close

當我碰到一個能分享生命價值觀的女人,而且她也願意嫁給我的時候,就是我的「適婚年齡」!
婚姻,是自己的選擇。日子,是自己過的,不用做給別人看!

當父親正為了大女兒今年要從大學畢業而高興,她卻自動送給父親一項「驚喜」的禮物她要結婚對象是網友,在網路上交往半年,正式約會迄今也有半年,加起來剛好一年。

「她的爸媽說,這個週末可不可以來拜訪您和老媽?」她以極輕的聲調試探父親的反應。「當然」,父親停頓一下心裡也想不出個反應的理由只好勉為其難,「可以啊!」「你真是老糊塗啊!」
母親驚叫:「個意思就是來提親耶!真的今年就要把女兒嫁掉啦?」

「是這樣嗎?」父親好像真的弄不清對方家長的來意,「你這麼年輕就想結婚,會不會?」「嘛!現代人普遍都比較晚婚,沒有人那麼早結婚。」母親附和。「只要我想結婚,任何年紀都適合結婚。」她的堅持,讓父母嚇一跳。
「可是你們才認識一年。」父親疑慮地說。
「那麼,請問您,認識幾年才適合結婚?」她反問,「您和老媽是認識多久結婚?」
「我們那個年代,跟妳不一樣。」母親說。「那就對囉!我也跟你們不一樣。」

不久之後,她結婚了。人生還長,婚姻不是幸福唯一的終點,過程比較重要。我不知道她的決定是不是對的。

至少,她現在過得很幸福,對愛情而言,過程中的幸福,可能比結果對不對還重要。

生理成熟,不見得就適合結婚;心態上的準備,也不可忽略另一個例子,恰好相反。

一位男性朋友,在二十七歲那年失戀之後,直到過了所謂的「適婚年齡」,還是沒有碰到心儀的對象,現在他已經四十歲了,對婚姻仍殷殷盼望。
「我覺得我真正的『適婚年齡』還沒到。」他對我說。
我很佩服他的勇敢,或者應該說是智慧。不管面對多少親友的壓力,都能處之泰然。
「什麼時候才是你的『適婚年齡』?」我請教他的意見。
「就是當我碰到一個能分享生命價值觀的女人,而且她也願意嫁給我的時候,就是我的『適婚年齡』。」

傳統觀念講的「適婚年齡」,比較偏重從生理上或經濟上來解釋。精神層面的「適婚年齡」,現在才開始有人拿出來說。

生理成熟、經濟獨立,不見得就已經到了適合結婚的地步。心態上的準備,也不可忽略。從精神、心靈的層面看「適婚年齡」,個別性的差異就很明顯了。有的人二十幾歲就已經想清楚了;有些人則到了四十幾歲還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。明瞭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之後,還要遇見一位能接受這種價值觀的人,並且願意結婚,成為「靈魂伴侶」。當一切遇合都自然而然地發生了,那一年就是「適婚年齡」。

    作者
:吳若權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icky1008 的頭像
    vicky1008

    vicky1008的部落格

    vicky1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